北京交通大学:借系列计划契机,强化课程思政推进育人建设
北京交通大学:借系列计划契机,强化课程思政推进育人建设
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以教育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四新”建设、一流专业“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等系列工作为契机,聚焦“坚持立德树人,打造一流本科”
北京交通大学在教学活动方面持续进行探索和尝试,很多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果,吸引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关注。
课程思政起航
专业导论课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学校将这门课作为课程思政的初始环节。《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方案》已经发布,学校为此提供了资金支持,设立了52个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并且定期举办“集体备课”这类活动。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体现爱国、爱路精神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
教师们在此环节主动发掘思想教育内涵,借助具体案例进行启发,学生们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精神层面也受到触动,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变得更强。
思政课改革典范
马克思主义学院运用“三轮驱动”模式,深化思政理论课的整体变革,这一创新做法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得到发布,并且被选为北京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标杆案例,改革显著增强了课程的深度和内涵,从而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
老师们持续研究新的教学方式,运用真实事例和学术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打下根基。
英语课传递正能量
大学英语课程借助电影赏析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教学过程中传递积极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观看英文影片时,学生可以提升语言能力,同时从故事情节中了解多元文化,反思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并加强社会担当和民族认同。
体育课以体育人
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把教育从锻炼身体这个维度引申到精神层面。借助体育实践可以磨炼学生百折不挠的品格,从而实现用体育陶冶情操、用文化塑造人的目标。
体育课上,老师着重启发学生从活动中体会协作意识、奋斗意志,使孩子们体质增强,心智也得到提升。
打造高效学习生态
学校致力于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希望教师们精简教学内容,开发精品课程。为此,学校制定了《北京交通大学本科一流课程建设方案(试行)》,同时把这类优质课程列为教学评优的参考标准。
老师用心打造教学内容,课程水准得到提升,同学们课后自觉钻研的次数变多,经常去实验室做研究工作。学校已经批准了三百六十四门网络公开课项目,其中不少课程已经发布并开始招生,给师生们带来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最顶端的革新举措是建立“N通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推进教育变革的核心任务,目的是造就全面素质高的人才。
借助这个机制,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整合所学,增强处理疑难事务的本领,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牢固根基。
各位觉得北京交通大学这些教学改进措施,哪个对学生进步影响最深?欢迎大家发表看法,也请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