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2019年度北京交通大学校友联席会举行
1月4日上午!2019年度北京交通大学校友联席会举行
1月4日上午,2019年度北京交通大学各地校友组织会长秘书长联席会红果园多功能厅举行,校长王稼琼,副校长高艳、余祖俊、闫学东,校长助理吴强出席会议。各地校友组织会长、秘书长

八十余人参与的这场会议提出了关键答案,那就是校友工作究竟怎样才可以真诚地汇聚人心呢?
校友与母校的新型关系

传统情形之下,校友联络大多停留于活动联谊这一层面,北京交通大学在这回召集了各地校友组织的负责人,明确地提出了要构建发展共同体,在2023年的时候,该校校友总会推动着建立了区域体育联盟以及企业家联盟,把校友资源从松散的联络转变至实质性的合作,这样的一种转变使得校友不但能够凭借资金去支持母校,而且还能够借助产业对接、项目合作达成双向赋能。
学校的校长是王稼琼,在会议里他着重强调,校友属于办学事业里的关键参与者,最近这些年,这所学校利用构建学科咨询委员会,成功吸纳了127位校友领域的专家,让他们参与到专业建设当中,这样一种深度参与的机制,致使校友从处于一旁观望的人,转变成为学校发展的共同建设者,进而形成了具备可持续性的合作模式。
校友工作的三个维度
总有校友负责人提出,“定位初心”乃是校友工作的根基所在,北京以及交通大学和云南校友会,借助成立行业进行分组,并精准对接校友需求,从而让参与率得以提升四成定,位清晰的校友组织能够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进而形成特色发展途径。

校友工作有了新引擎,那便是“创新融合”。深圳校友会开发出专属线上平台,该平台达成校友企业招聘以及技术合作方面的一站式服务。这样的数字化手段破除了地域限制,使校友资源于云端达成高效配置。
“共同繁荣”可是校友工作的最终极目标呢,武汉校友会组建起了导师团,每年给到在校生600小时职业指导。这样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助力了学生成长,另一方面也让校友在回馈当中获得了成就感。
学校发展的战略布局

副校长余祖俊对“双一流”建设进展作了介绍,该校于智慧交通学科群投入2.3亿元,建成了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投入直接促使相关学科迈入全球前列,为校友供给了高质量的技术支撑平台。
学校在“十四五”期间,会着重发展智慧交通、系统科学等学科群,这些布局和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极为契合,2022年该校获批国家级项目89项,科研经费突破8亿元,为校友合作给出了丰富载体。
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近日,该校教务长闫学东分享了关于人才培养改革的方案,在过去若干年里,该校新增加了一系列专业,诸如智能建造等六个专业,同时淘汰了七个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旧专业,正是这样一种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切实保障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学校推行名叫“导师 项目”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使得企业导师能够深度参与课程设计,目前学校已经聘请了 312 位校友企业家来担任产业导师,这种机制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为校友企业储备了优质人才。
校友组织的创新实践

明确地方组织权责边界的,是新修订的《校友组织管理办法》 ,机电院友会依照此办法建立了标准化运营流程,活动策划效率得以提升50% ,为校友组织健康发展带来制度保障的,是规范化管理 。
物流行业分会构建出一种运营模式,该模式为“线上 线下”双线模式,他们每月都会举办具备主题性质的沙龙活动,并且还借助微信群来维系日常的互动交流,如此形式的模式致使会员活跃度长时间维持在75%以上 。

未来合作的新路径
交通强国政策下的创新任务,被高铁专家贾利民教授解读了,他指出,未来五年轨道交通领域会释放万亿级市场空间,这给校友企业与母校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校友企业家联盟成立,会对校友企业资源进行系统整合,首批有47家企业已入驻,这些企业能够和母校一起建设研发中心,一起去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达成产学研深度融合 。
校友们,于您投身校友工作的过往经历里,觉得何种合作模式能够最有效地达成母校跟校友的共同获利呢?欢迎来分享您的看法,并且请点赞予以支持以便让更多校友瞧见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