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岁生日快乐!北京交通大学,与国家命运血脉交融
129 岁生日快乐!北京交通大学,与国家命运血脉交融
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发祥地。北京交大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为路而生,由路而兴,因路而强。
1909年,响应整治道路设施和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呼吁,这所学校得以建立,历经百年发展,如今已获得瞩目成就,不过,关于它,仍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建校起源
1909年,邮传部有一位职员提交了相关报告,促使铁路管理传习所得以成立。这所机构是在响应“收回路权”和“实业救国”的倡议下诞生的,承担起促进国家铁路事业发展的责任。从那时起,它一直专注于培养中国铁路和交通领域的专业人才。
早期成就
1914年,学校设立了国内首个专注于交通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也是国内创办较早的场馆之一。不仅如此,中国最早设置的电信学科和第一批从事电信工作的人员也起源于此。学生可以在北京电话局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了学习与工作的结合,为电信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杰出校友
徐寿波院士是中国综合能源工程学科的开创者与奠基者,也是技术经济学领域的开拓者,并且在大物流理论方面有开创性研究;施仲衡院士是我国最早派往苏联学习地铁技术的留学生,曾参与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设计项目。他们二位为国家交通建设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领导关怀与战略规划
2024年1月17日,国家领导人特意给北交大在肯尼亚的学生和校友代表写了信,鼓励他们努力参与推动中肯和中非友好关系的工作。学校制定了逐步实现目标的计划,呼吁所有老师和同学一起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在全球有特别竞争力的顶尖大学。到2025年,学校会安排专门会议,那个时候党委书记陈子季会讲话,主要是为了集中各方力量,一起促进学校发展。
科研与教学成果
2002届的毕业生,对于“天问一号”探测器火星轨道器总设计师这个职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们参与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最高级别奖项。这是学校历史上,第一次以两种不同的身份,同时获得国家一等奖。艾渤教授的研究,在2023年赢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二等奖。教学上,老师们在竞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比例差不多有95%,选择继续学习的比例超过了70%。
社会贡献与国际合作
六百二十七名教师与学生为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疾人运动会贡献力量;新创作的话剧《茅以升》是重要的文化宣传作品。二零二五年暑假,超过两百三十个实践团队将散布在全国二十七个省份执行任务。学校还与来自五十二个国家的二百七十三所大学及机构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这所学校走过了百年岁月,收获了无数荣誉,那么未来它或许能在哪些领域取得更大进步呢?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如果觉得有道理,可以点赞,也可以分享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