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火箭发射背后的金手指:廖国瑞从操作手到01指挥员的成长历程
长征五号火箭发射背后的金手指:廖国瑞从操作手到01指挥员的成长历程
在过去的十年里,文昌航天发射场见证了“胖五”和“金手指”五次辉煌登场。他们按下的,不仅是点火按钮,更是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腾飞的钥匙。这些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首次腾空而起,廖国瑞成了那个至关重要的“金手指”。随后的六年,他不仅从操作手蜕变为指挥员,还承担了重要的任务职责。而且,他三次担任文昌发射场01指挥员,参与了空间站舱段的发射工作。
在过去的十年里,文昌航天发射场见证了“胖五”和“金手指”五次辉煌登场。他们按下的,不仅是点火按钮,更是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腾飞的钥匙。这些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追寻他们追逐航天梦想的脚步。
廖国瑞:从“金手指”到01指挥员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首次腾空而起,廖国瑞成了那个至关重要的“金手指”。当天,他站在控制系统的发控台前,紧握着点火按钮。当按钮被按下,欢呼声瞬间充斥了整个场地。随后的六年,他不仅从操作手蜕变为指挥员,还承担了重要的任务职责。而且,他三次担任文昌发射场01指挥员,参与了空间站舱段的发射工作。
他回忆起刚进公司时对“金手指”职位的向往,那个职位让他备受关注。于是,他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并脚踏实地地去追求。长五火箭的成功发射让他的人生攀登到了新的高峰。在新的岗位上,他不断发光发热,用执着与进步为航天事业增添了新的篇章。
于鹏:危难时刻的“一按定乾坤”
于鹏来到文昌发射基地,全神贯注地钻研技术。在长征五号的首飞任务里,他展现出了非凡实力。2019年,承载着期盼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抵达文昌。27日那天,于鹏作为核心人物,沉着冷静地按下了启动键,长征五号遥三火箭顺利实现了复飞,此举使得文昌的航天工作者赢得了转机之战。
自“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成功发射,以及空间站核心舱建设启动,他不断承担着重要职责。他仿佛是引领我国火星探测、月球探测和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人物,助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程子平:从摸索到圆梦的坚守
2021年4月29日,程子平轻轻按下“点火”按钮,中国空间站的首个部件随即升空,奔向了无边的宇宙。回想起七年前,他刚从大学毕业,初踏足文昌,那时的发射场刚刚建成,环境尚未完善,资料也十分稀缺,他得自己一步步去摸索和探索。
面对核心舱的四个面板、一百多个按钮以及三百多条参数信息,他没有退缩,而是心无旁骛地投入了学习。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斗,他终于圆了自己的梦,赢得了“金手指”的称号。他凭借一次任务的成功完成,为自己的坚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刘巾杰:首位女性“金手指”的突破
刘巾杰,湖南邵阳人,自2015年开始便在文昌发射场工作。这七年间,她全程参与了所有任务,走遍了控制系统的各个岗位。今年六月,她出色地完成了空间站问天舱的任务,成为首位担任“金手指”这一重要角色的女性。
为确保问天舱任务无延误地成功发射,她细致掌握了发射日的应急响应步骤,时刻保持高度警觉。7月24日,她镇定自若地启动了系统,成功实现了“金手指”的首次展示,这标志着女性在该领域迈出了关键步伐。
航天背后:无数汗水与坚守
这些所谓的“金手指”背后,汇聚了无数人的辛勤努力和坚定信念。他们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不管是在建设初期的困境中,还是在技术难题面前,都没有选择放弃。他们勤奋研究,承担重任,每次任务前都积累经验,只为在关键时刻按下那个关键的按钮。
他们把个人发展与我国航天事业紧密相连,在岗位上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持续提升自己。他们的执着与奋斗,不仅源于履行职责的需要,更源自对航天事业的真挚热爱和坚定信念。
展望未来:续写航天辉煌
十年时光转瞬即逝,那五位“金手指”已在航天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向前看,我国航天领域仍有着无尽的宇宙空间和深邃的海洋等待我们去开拓。文昌航天发射场也将迎接更多挑战和使命。科技进步的脚步不停,未来火箭发射将趋向更精确、更高效。
或许会有更多杰出的航天专家加入“金手指”团队。他们将继续完成前辈们的任务,继承他们的精神,助力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前进。你对“金手指”团队在未来的航天探险中能取得哪些显著的成就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