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

11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青春微言微宣讲比赛:讲四史展青年风采

11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青春微言微宣讲比赛:讲四史展青年风采

11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办了一场颇具意义的活动——首届“青春微言”学生微宣讲比赛。这场赛事汇聚了众多学生的智慧,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风采。它不仅是学生传递奋进力量的舞台,更是一个青年声音汇聚成强大洪流的所在,值得我们关注。全国上下都在倡导爱国和奋斗的精神,西安交通大学的这一行动正是紧跟时代潮流。

11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办了一场颇具意义的活动——首届“青春微言”学生微宣讲比赛。这场赛事汇聚了众多学生的智慧,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风采。它不仅是学生传递奋进力量的舞台,更是一个青年声音汇聚成强大洪流的所在,值得我们关注。

引导知史爱党爱国

史锋副书记强调了这次宣讲比赛的重要性。在现今社会,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热爱党和祖国十分关键。比如,许多地区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座等活动,让青少年深入理解党的历史。这样的做法有助于青年在知识结构中清晰认识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此外,众多高校也常举办此类活动,旨在全面促进青年的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因为这有助于提升青年整体的思想水平。

全国上下都在倡导爱国和奋斗的精神,西安交通大学的这一行动正是紧跟时代潮流。青年学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这样的教育能增强他们投身新时代建设的决心,也能让他们在学习、传播和践行“四史”的过程中主动担负起责任。

指导师资很强大

决赛选手被分成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得到了优秀教师的悉心指导。史瑞琼老师在西迁博物馆,刘源和吴鹏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宗琦老师在宣传部思政主管岗位,他们的指导为学生们照亮了道路。观察其他高校运作良好的类似活动,我们发现专业指导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宣讲内容。比如某高校举办的宣讲比赛,因为有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学生们在讲述历史事件时能深入挖掘其内涵,使得宣讲更加有说服力。

这种专业的辅导对学生选题和演讲技巧的提升大有裨益。很多时候,学生难以独自掌握演讲的关键点,但有了专业教师的指导,他们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学生便能更透彻地讲解自己的主题,正如西安交通大学微宣讲的参赛者们通过老师的辅导得到了提升。

选手多元选题精彩

决赛选手们围绕“英雄”“复兴”“创新”“信念”等主题进行演讲。人文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王楠峰通过家国书信回顾了新中国的历史,这些书信记录了特定时期特定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基础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沈智然则从改革开放的关键词出发,表达了自己的奉献之心。这展现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不同思考视角,使得演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电信学院的学生李逸飞分享了英雄故事,这些英雄在关键历史时刻为祖国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基础医学院的罗玉茹等选手也参与了演讲,他们从多个精彩话题入手,从个人成长到媒体责任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全面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对四史知识的深刻领悟。

学生故事彰显力量

选手们的演讲揭示了每个学生背后都有独特的故事。比如苗鸿易在藏区的亲身经历,让人深刻理解了“老西藏精神”与“西迁精神”的联系。这些故事大多源自他们的真实生活,如同王婕通过讲述家乡故事来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的真实事例极具感染力,就像校园里有的学生在听闻文治书院王思媛一家三口的抗疫故事后,深受鼓舞,这对传播正能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然,新闻学院的郑翅讲述的传媒从业者经历,具有典型的意义。这些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众多青年学子去思考个人价值和肩负的责任。每一则故事,都如同星星之火,或许能点燃更多年轻人追求进步的热情。

时代使命的担当

参赛者的表现展现了当代青年对时代责任的认知。李晓婷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大西迁”精神的阐述,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团长强伟提及他们在四史学习中的积极行动,这些都是青年主动肩负时代责任的生动例子。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青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众多年轻人在各自岗位或学习阶段努力承担使命,如部分医学生在疫情中投身志愿服务,这些举动与宣讲会主题相契合,都旨在通过奉献让青春发光发热,同时也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在推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担当。

搭建平台意义非凡

同学们在这场微宣讲比赛中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在校园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以前,许多学校没有类似平台,学生们缺少展示自己的途径。而现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样的改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励了更多同学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该平台有助于众多学生提升“四个自信”,使他们深入理解新时代青年的责任,进而带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未来紧密结合,为国家复兴贡献个人力量。此举也将成为校园中一股激励大家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

各位是否参与过类似的校园演讲活动?欢迎在评论区讲述你的个人经历,同时不妨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