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

复旦控烟研究中心报告:青少年买电子烟较易,来源多样

复旦控烟研究中心报告:青少年买电子烟较易,来源多样

现在,电子烟对年轻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但相关监管措施尚不健全,这种情况亟需得到关注。这不仅影响了年轻人的健康成长,也暴露了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近期的研究揭示,不少青少年试图购买电子烟,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购得成功。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于10月22日公布的数据令人震惊,许多青少年正是通过这些监管的空隙,轻易地获取了电子烟。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获取电子烟的途径十分丰富。

现在,电子烟对年轻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但相关监管措施尚不健全,这种情况亟需得到关注。这不仅影响了年轻人的健康成长,也暴露了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购买电子烟容易

近期的研究揭示,不少青少年试图购买电子烟,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购得成功。这种情况背后潜藏着极大的风险。我国政府早已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并在2018、2019年发布了相关禁令。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禁令似乎并未得到充分执行。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于10月22日公布的数据令人震惊,许多青少年正是通过这些监管的空隙,轻易地获取了电子烟。

在日常生活里,无论是实体店铺还是网络购物平台,都明确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然而,实际情况是监管力度远远不足。以众多城市的街头便利店为例,它们并未对顾客的年龄进行细致的核实。

青少年获取电子烟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获取电子烟的途径十分丰富。其中,从实体店购买的比例是42.4%,通过网络购买的比例为38.8%,他人赠送的比例是28.2%,而在便利店购买的比例仅为16.5%。这些数据揭示了电子烟正以多种方式接近青少年。

某些城市学校附近,部分实体店铺或许并未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向年轻人推销电子烟。网络销售由于监管不易,对不良商家的约束力不足,尤其是那些不知名的小网站,它们甚至公然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监管力度待提高

郑主任反复强调,当前对电子烟等产品的监管力度尚待加强。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当下最为关键的是,需明确电子烟的分类,判断其是否应纳入烟草管理范畴。若此疑问无法得到明确答复,那么各项监管措施恐将难以发挥实效。

某些区域的监管人员数量不足,很难对众多电子烟销售点进行全面的检查。尤其在处理网络销售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缺少先进技术的辅助,阻止青少年通过网络购买电子烟变得极为困难。

禁止使用调味剂提议未被采纳

学术界曾建议不用电子烟香精,许多人觉得这样可以有效阻止青少年购买电子烟。然而,遗憾的是,因电子烟制造商和其他相关方的反对,这一建议并未得以实施。制造商称这会对公共卫生的正面影响造成负面影响,但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牵强。

有些外国地区已明令禁止使用调味品,这一举措使得青少年购买电子烟的频率显著减少。相较之下,我国的电子烟凭借其多样的水果香气等诱人风味,对年轻群体极具吸引力。

青少年接触电子烟信息的途径

多数青少年在十到十五岁期间开始接触电子烟,他们平时多忙于学业,却意外地接触到了有关电子烟的信息。在学校周边的店铺中,有15%的青少年曾目睹过电子烟的存在,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注意到了相关广告。而且,他们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和实体店铺获取这些信息。

小商店在学校周边显眼处摆放电子烟,意图吸引青少年。社交媒体上也有不负责任的宣传,误导青少年,让他们误以为电子烟时尚且无害。

企业网站存在问题

郑频频团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逐渐显现。在104家中文电子烟企业的官网上,只有不到半数的企业对用户的年龄有所限制,而且这些限制往往缺乏有效的验证。很多网站都没有健康警示的声明。就算有警示信息,其内容也往往不够明确。

这表明电子烟企业责任感不足。许多电子烟官网设计华丽,却鲜有对健康危害的说明,或只是简单带过,这暴露了企业在道德立场上的不足。

我们深刻意识到电子烟对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及监管体系的不足,这促使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我想请教大家,若监管措施得以严格执行,是否真能有效阻止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危害?期待大家发表意见,并对本文给予点赞,以吸引更多人对这一议题的关注。

更多内容